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0的文章

圖書館的電子書難題

圖片
(本文同時刊載於 Inside ) 在《 電子書的下一個難題:定價策略 》一文中,筆者以Amazon定價模式一改再改的例子,提到了電子書B2C的定價議題。然而,目前台灣電子書籍最大的商業模式,並非在B2C之銷售,而是在B2B,或者我們說是B-to-Library的市場。 如果您現在仍是大專院校的學生,電子書對您來說應該不陌生。全台灣的大學圖書館以及國家圖書館,都是每年台灣採購電子書的大客戶。學生只要在校園裡,就可以方便的用電子書資源來學習新知、做學術研究。 然而,你知道這一些大學圖書館的電子書資源是如何採購來的嗎?為了採購、議價方便,許多大學圖書館,都是以加入 台灣學術電子書聯盟 的方式,採購電子書資源。加入台灣學術電子書聯盟的會員需要繳交年費,聯盟以團購議價的方式,用每年收取的年費採購電子書,讓加入會員的圖書館都可以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取得電子書。(可參考: 相關新聞 ) 誰可以用這些電子書? 由於目前國內的正體中文電子書的數量不多,這些大學圖書館的電子書內容,大多都是西文、簡體中文的學術書籍。這些電子圖書資源供校內的員生自由存取,通常以IP來判斷是否可以使用該資源,例如:若需使用台大圖書館電子書資源,就必須使用140.112開頭的IP來做判斷,否則就不能存取。 大學圖書館電子書資源使用此採購、閱覽模式已經行之有年。然而給一般民眾使用的公共圖書館呢?其借閱模式和採購模式又是如何?而其問題又在那呢? 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問題 問題一:正體中文電子書數量不足 。 與大學圖書館的研究使用目的不同。公共圖書館提供之電子書內容應以普羅大眾皆有興趣閱讀的書籍為主。西文、簡體的學術書籍就不太適合放在一般公共圖書館。目前國內的正體中文電子書數量不足,仍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二:借閱方式? 大學校園宛如一座小城,在宿舍、實驗室、教室,無論多晚,你都可以使用學校IP連進圖書館來使用電子書資源,然而公共圖書館呢?若使用IP來判斷是否可以閱讀電子書,晚上閉館後,電子書資源就無人可以使用。白天開館時,若館內的電腦數量不足,就算圖書館採購了大量的電子書,民眾可以使用的時間也是有限。 有鑑於此,在公共圖書館的借閱模式方面,國內的 國立台中圖書館 與 芬蘭的市立圖書館 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版權數」的概念。 類似實體書的借閱觀念,當你借了

電子書的另一個難題:定價策略

圖片
(本文同時刊載於 Inside ) 電子書從Kindle上市發展至今,遭遇了各種大大小小的難題,包括DRM、電子紙成本太高、反應速率、iPad加入戰局等。商業模式的建立也一直電子書發展中的大難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些電子書定價策略的議題。 是什麼原因會讓你決定花15元去買一個麵包?是因為你有把他的麵粉、店面、人事成本都算進去除過後,知道一個麵包賣15元是合理的,還是因為每一家麵包店都賣15元,所以你覺得15元就應該是一個麵包的合理價格?我想答案應該是兩者皆是。 然而,對絕大多數的消費者而言,從來沒有購買電子書的經驗。大部份的民眾也不知道電子書的製作成本,當他們拿在手上的不是一本本印刷精美的實體書,而是裝載在電子書閱讀器中的虛擬書本時,我想消費者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去衡量電子書的價值。 電子書的成本? 電子書的製作成本的問題,筆者在之前在《 音樂產業與電子書產業之分析比較 》中有稍微提到,和CD音樂不同電子書的轉製成本是相當高的。若該書出版時沒有電子檔,想轉製成ePub格式,可能要經過 掃描完做OCR + 人工校對 (100%文字稿,可做資料庫內文全文檢索) 全文重新打字、圖片掃描 + 重新排版 這二個過程,耗費的成本相當高。然而,但我相信,對大多數的出版商而言,最大的成本可能會是在 電子書是否會影響實體書的銷售 電子書是否會被盜版導致銷量不佳 基於以上的種種考量,販售每本電子書的定價策略就又變的難上加難。定價策略又分為B2B、以及B2C的銷售模式。 什麼才是合理的電子書定價? 我們先來看看全球最大的電子書商Amazon在電子書的定價上遇到了什麼挑戰 變貴了 出版商可自訂Amazon的電子書價格 (ZDnet) Apple iBookstore bestsellers to match Amazon's price (Electronista) 防iPad 傳亞馬遜等將讓書商自訂電子書售價 (中央社) 原本Amazon也想模仿Apple在iTune中每首歌0.99美元的成功定價模式,將每本書的定價設定為9.99美元,不過很顯然單一定價這件事在電子書上行不通,便宜的定價果然打壓到出版商實體書的銷量,iPad上市,iBookStore積極搶市,面臨出版商可能流失